乾县:坚持“五个聚焦”推进“五大振兴”

今年以来,乾县按照“1258”工作思路,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五个聚焦”扎实推进“五大振兴”,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产业振兴。坚持“稳粮、优果、强畜、扩菜”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打造“吨粮田”“万元果”。开展“吨粮田”粮食保安工程。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抓手,全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大力推广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及“5335”技术模式,较大田增产44.3%。全县共建成“吨粮田”14万亩。开展“万元果”质效攻关工程。以标准化果业基地为引领,改造果园1.2万余亩,高接换优2632亩,挖改栽新3965亩,全县建成134个百亩示范园,“万元果”面积达24万亩,“万元果”率达到80%以上。同时,在北部旱腰带地区5个镇大力实施产业集群项目,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扩大。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坚持以乾首奶山羊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推广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村三种模式,重点建设梁村镇优势产业养殖区及大杨镇、新阳镇、王村镇、灵源镇、临平镇5个奶山羊养殖重点镇,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场)+农户”机制,鼓励支持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开展标准认定、订单收购羊奶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合作模式,实现利益共享。

聚焦增强乡村发展动能,扎实推进人才振兴。建立乾县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和乡村人才信息库,构建重点行业领域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产学研联动、市场运作的模式,探索“支部+企业”“高校+企业”“互联网+合作社”等合作方式,选派科技特派员,招引人才回归,获得资源、项目、技术、资金等支持。深入推进“凤归桑梓”人才工程,增设“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挂牌“候鸟式专家工作站”,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充分吸引和借力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进在外人才100名,柔性引进10名高层次人才担任科技顾问。同时,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注重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为党员,把农村青年党员培养成为脱贫致富能手,力争每名有能力的党员都能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聚焦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加快推进文化振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阵地,整合“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资源,通过利用专题学习会、青年读书会、道德讲堂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化群众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作用,持续治陋习、树新风,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同时把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起来,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大力开展法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行动,积极运用村法治宣传栏、广播、微信等平台对平安建设、电信诈骗、普法教育等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目前,共发放各类书籍宣传资料3万份,解答法律咨询300多人次,提供法律建议和意见15个,帮助解决实际法律问题19个;16个镇(办)和173个村综治中心均已挂牌。

聚焦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生态振兴。以开展“八清一改”行动为抓手,聚焦村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残垣断壁及杂物乱堆乱放治理等,实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并严格考核奖惩,制定出台《乾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建立环境观摩评比考核机制,坚持每月督查排名,每季观摩讲评,打分评比,奖优罚劣。同时,按照“民事、民管、民受益”的思路,聘请党员和群众代表为村容村貌监督员,对每个小组、街道的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第一时间反馈,以严格的督查考核和群众监督机制倒逼环境卫生整治责任落实,实现村容村貌常态化保持干净整洁。目前,共清理农村柴草堆23912处,清理垃圾堆14375处,清理杂物堆15598 处,清理乱搭乱建3385处,清理乱贴乱画22263处,清理乱摆乱放13238处,累计出动大型机械455台次,发动群众56819人次。

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深入推进组织振兴。以“三融入、当先锋”主题实践为载体,引导各村党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发展壮大一项村集体经济、培育一项支柱产业,完善一套党内生活制度)。引导党员干部通过“我为自己上堂课、我为发展献一策、我为群众办件事”等活动,主动发挥作用,促进农村党建落实落细。将农村基层党建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坚持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补贴相挂钩,拟订《乾县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补贴挂钩办法(试行)》,激发村干部干事热情,真正体现多干多奖。同时设立乡村振兴实绩榜,每季度举办一次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大力开展“担当作为好支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评选表彰活动,激励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实干奉献,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