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多元化共治 菜单式服务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陕西先锋网

延川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着力构筑共建共治“新格局”,全面推行矛盾化解“新模式”,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努力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坚持组织引领、多元联动,构筑共建共治“新格局”。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整合资源、创新载体,积极构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工作格局。一是深化“党建联建”。健全城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驻区单位和公安、城管等部门下沉街道社区,2024年召开联席会议24次,解决民生问题78个。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建立物业企业“红黑榜”制度,推行无物业小区“星物业代管”模式,业委会组建率提高21%。完善联村党建机制,组建7个联村党总支,覆盖行政村34个,带动发展产业项目17个,户均增收3035元。二是推进“五社联动”。在全市率先实施“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新芽计划”,培育社会组织57个,培养社工人才142名,组建12支品牌志愿服务队,开展“银龄行动”“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三是织密“全科网格”。建立“镇街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村民小组(小区)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将全县优化调整为897个网格,整合党建、综治等7类功能实现“多网合一”。落实“大数据+网格化+脚底板”要求,实行“三访三清三到”制度,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反馈、评估闭环落实机制,及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精准调处、源头治理,推行矛盾化解“新模式”。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菜单式”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一是打造服务“菜单”。以县镇村综治中心为载体,统一归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基层治理业务,充分整合“两代表一委员”、离任村干部、乡贤能人等力量,打造186个“一站式”矛盾化解平台,建立760人的说事能人“菜单”,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二是服务群众“点餐”。建立说事能人统筹管理、共享共用机制,群众面临矛盾纠纷可在全县说事能人“菜单”中点选说事人,同时支持群众在“菜单”外自主选择信任的说事人,实现政府“选派”到群众“选择”的有效转变。去年以来,通过群众“点餐”的方式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8件。三是开展上门“送餐”。依托党代表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结合普法宣传、“两说一联”等工作,常态化组织说事能人到基层一线开展矛盾化解、“共话家乡美”座谈等活动,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很多潜在的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

坚持轻车壮马、赋能增效,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统筹落实减负赋能举措,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一是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制定综合执法类、重点工作类、应急处置类等三大领域83项部门协助事项清单,结合周“解忧”机制召开专题协调会19次,帮助镇街解决各类问题25个。二是落实“清单管理、明责减负”要求。制定村(社区)自治工作“三张清单”,明确亲属关系等23项不予出具证明事项。撤销议事协调机构和工作专班111个,清理“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5项,各类督查考核同比下降62%。扎实开展“六必查”工作,整治乱挂牌497块,解散村级微信工作群40个,实现基层承担事项高效务实办理。三是实施“职权下放、能力提升”行动。整合优化镇街综合执法职能,配备持证执法人员86人。采取“一镇街一清单”形式,因地制宜下放72项行政执法事项。组织县级执法机构人员下沉镇街帮带指导,开展业务培训12期,不断提升镇街执法能力水平,确保下放职权承接得住、履行得好,为基层精准有效治理注入了新的动能。


时间:2025-03-21 11:57:44 来源:延安党建微信公众号 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