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促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近年来,武功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产业发展、人才振兴、乡村治理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武功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在苏坊镇瓦腰村,过去,村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微薄。村党支部经过深入调研和市场分析,决定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种植优势,成立武功县绿盛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牵头,动员5户种植大户率先加入合作社,流转土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品种,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吸引了196户村民入股,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如今,村里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650亩,品种涵盖了洋葱、白菜、萝卜等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周边城市,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以上。

此外,该县还积极推动电商产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电商服务站,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帮助农民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邀请小微、颜颜sunny、武功警事等自媒体达人带头参观学习,成立电商服务团队,帮助村民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土鸡蛋、苹果、猕猴桃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去年,网络达人们通过电商直播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达20余万斤,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在武功,党建引领下的产业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优化种植结构,整合各方资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村民收入,还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村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希望,坚定了跟党走、谋发展的信心。

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武功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该县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鼓励在外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贞元镇北杈城村的王力,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从事互联网工作,收入颇丰。镇党委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与他沟通交流,向他介绍家乡的发展机遇和优惠政策,邀请他返乡创业。在党组织的感召下,王力回到家乡,创办了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对家乡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他还带动了周边120余名村民就业,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县还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庄镇段王村的马有余,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学习了先进的果树种植技术。回到村里后,他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其他村民,并带领大家对村里的果园进行了改造升级,引进了新品种,采用了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如今,村里的果园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提升,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人才回引”工程与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人才凭借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推动了武功农业产业升级,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他们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振兴“新家园”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武功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和谐宜居的乡村环境。

在普集街道北显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涉及村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要经过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这一工作法的实施,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该县还积极开展文明乡风建设,通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普集街道肖马村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在村里营造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围。村里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由党员带头,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村民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普集街道北显村推行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及肖马村开展的文明乡风建设活动,展现了党建引领下乡村治理的新成效。通过完善治理体系,保障村民权益,培育文明乡风,乡村变得更加和谐宜居。这种以党建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武功在党建引领下,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乡村环境不断优化,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个和谐、稳定、文明的新家园,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