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坚持以联村党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近年来,延川县坚持把“联村党建”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难题的有效抓手,优化组织设置,整合资源力量,推动村企联建、村村“抱团”,进一步拓宽兴村富民路径。

坚持组织联建,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一是创新组织联建机制。注重以强村大村、合作社、企业等为党建载体,以党建工作一体化引领区域发展一盘棋,让技术、人才、土地、资金得到统一配置。去年以来,累计组建“强村带动型”等联村党总支10个,22个专业合作社、9家民营企业参与联建,辐射带动46个村集体平均增收7万元以上。二是培优育强“三支队伍”。着眼解决农村力量不足问题,总结推广“两课一班”培养考核机制,通过班子联培、党员联管、学习联抓、实绩联考,对农村党员、村干部、后备力量“三支队伍”进行体系化、全覆盖轮训。坚持把有大学学历、创业经历的返乡人才作为重点储备人选,建立520名后备力量管理台账,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通过做实储备、培养、管理工作,实现全县每个村常态化储备3名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三是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坚持人才联引联育联用,引导38名返乡青年、大学毕业生等回村兴办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深化东西协作、校地企地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10名本土制茶人才,选派30名蚕桑养殖户到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学习培训,下派34名农业技术人才蹲点解决产业难题,提升乡村人才振兴实效。

坚持产业联兴,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一是因地制宜谋准产业。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坚持因村施策、优势互补,将周边村分散的资源资产、劳动力等要素整合起来,结合村情实际发展产业,推动村企供需匹配、村村互助共赢。新舍科联村党总支整合联建村10家种养合作社和4家民营企业,抱团发展枣芽茶、兔产品、果酒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2023年,枣芽茶产业让当地80余户农户平均增收3500元以上。二是推动规模化经营。支持联村党组织在优势产业区域领办合作社,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杨家圪坮镇在上大木村等9个苹果主产区成立“兴瑞农业农民合作社”,通过集中推进智慧果园、高质高效园等示范园建设,为果农统一提供农机租赁、果品冷藏、旱作节水等技术和服务,2023年全镇苹果销售额达2.28亿元。关庄镇杨家坪村通过土地回收、荒地改造,3年时间将桑树种植规模从40亩扩大到480亩,联合周边6个弱产业村发展桑蚕养殖,养殖户年均增收1.65万元。三是培育壮大产业链条。发挥中心村资源优势,通过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引进龙头民营企业,打造统一销售品牌,着力构建采供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条。在永坪镇瓜果蔬菜杂粮产业集中连片区,黄家圪塔联村党总支与延川锦春枣业公司合作运营,注册“黄家圪塔”品牌,将区域内红枣、杂粮、瓜果蔬菜等20余种农副产品纳入统一品牌管理销售,平均单月销售额超20万元,260余户农民的农副产品不再愁销路。

坚持治理联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一是健全机制管长效。建立完善联席会议、监督管理等制度,严格落实“三不变、三独立、三统一”原则,对区域内村集体项目建设、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包销合作等形式联农带农,做到“主意大家拿、收益大家享”。二是减负松绑增效能。出台落实“强基”行动的十项措施,将基层减负纳入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通过书记抓、抓书记,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聚焦群众反映证明多、挂牌多等问题,牵头制定村级减负任务图、时间表,规范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专项整治违规借调乡镇工作人员情况,让基层干部把精力放到抓产业、谋发展上来。三是提升服务促发展。建立“乡镇—联建区—村组”为主线的“一张网”服务网格,网格长由联村党总支委员担任,组建政策宣传、信息发布、联络代销等党员先锋岗、志愿队,直接联系群众2300余户,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推广“菜单式”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对来访群众诉求分类登记备案,健全跟踪督办、调解销号、定期回访的闭环运行机制,今年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50余起,化解涉果园土地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