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以“五个坚持”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志丹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通过“五个坚持”,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让房前屋后的“方寸地”成为脱贫群众的“增收园”。

坚持以“有特色”为导向,精准组织全覆盖。一是规范引领发展。研究制定《志丹县支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奖补对象和负面清单,坚决防止出现乱占耕地、违规搭建、盲目发展等问题,推动形成特色产业集约规模效应。二是组织动员发展。以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农技人员为骨干力量,深入村组、农户,讲政策、传技术、定模式、做方案,动员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发展庭院经济。三是优化路径发展。按照“一院一规划、一户一特色”思路,把小庭院打造成菜园子、果园子、菌园子、加工坊、农家乐。目前,所有乡镇实现庭院经济发展全覆盖。

坚持以“庭院美”为重点,科学规划优布局。一是突出多维感触。聚焦“视觉上美感、味觉上美味、感觉上美好”,评选“最美庭院”200余户,新建民宿、农家乐5个,推出农家特色菜品23道,挂牌生态特色农产品经营户10家,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二是突出乡土特色。挖掘发展刺绣、剪纸、酿醋(酱)、洋芋粉条等传统手工业26家,形成一院一品、一院一景、一院一味,把百姓庭院打造成陕北风味的品尝消费地、乡村休闲的生活体验地、乡土风景的观光旅游地、黄土文化的展示传播地。三是突出全域联动。深入开展“八清一改”,围绕红色旅游路、341国道和周河、洛河、杏子河流域,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生态长廊。

坚持以“乡村鲜”为核心,激发动力降成本。一是注重培育新业态。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推介老崖窑、秦直道等多个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建成顺宁保娃沟门村、双河麻子沟村、永宁象咀村等休闲旅游示范点,支持发展观光游、采摘游、美食游、体验游等。二是注重模式多样化。按照“庭院+N”模式,发展大樱桃、梅杏等特色种植,养殖湖羊、肉驴、中蜂等,带动一批电商销售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及小超市、理发店、修理店等服务业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三是注重群众主体地位。对发展2种以上产业并达到奖补标准的,在奖补上限内资金可叠加计算,脱贫户、监测户奖补在最高限额基础上再增加20%,分两年兑现,千方百计增强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

坚持以“服务实”为依托,提升技术强支撑。一是强化技能服务。建立各部门与镇村统筹推进机制,组建县级科技特派团1个、工作站12个,32名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农户发展主导产业和庭院经济。二是强化经营服务。围绕庭院经济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环节,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服务,拓宽订单统销、电商直销、社会力量帮销、定产定销等多形式销售渠道,促进庭院经济按市场需求健康发展。三是强化金融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使用小额信贷发展庭院经济,累计发放小额信贷724笔、2564.6万元;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规模达5216.4万元,成为群众身边的“自助银行”;推进“防贫保”综合保险,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坚持以“效益好”为目标,聚焦规模增实效。一是规模化拉动。全县建成育苗基地1个,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1个,年产量986吨;打造设施瓜菜种植基地3个,种植总面积达3.2万亩,实现产量10.1万吨;建立杂粮订单生产基地2.5万亩,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二是品牌化带动。保持农村生鲜味道,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8亿元,目前“志丹西甜瓜”“顺宁草莓”等品牌效益凸显,棚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获批“志丹荞面”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培育“洛河畔”等农产品品牌8个;打响叫亮志丹地椒羊肉、荞面凉粉、剁荞面、糜子黄酒等地方特色小吃。三是专项化推动。成立县庭院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农业、林业、文旅、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和驻村帮扶力量职责任务,落实包镇、划片、分组、联户分级责任制和督帮点评、观摩互鉴推进机制。将庭院经济工作列入年度实绩考核指标,对项目示范带动性强、群众参与度高、人居环境好、经济成效显著的示范村,分别给予相关镇、村资金奖补30万元、10万元。